暑假來臨,作為國內熱門出游目的地之一,北京正迎來大規?土。平臺數據顯示,眼下抵京暑期機票預訂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三成、價格上漲兩成;酒店預訂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6倍。
去往“離祖國心臟最近的地方”,近距離感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,是許多人選擇北京的心之所盼。八方游客遠道而來,為北京旅游市場增加了熱度,也帶來了挑戰:游人如織,又值盛夏,如何保證良好的旅行體驗?將視線拉長更能看到,三年疫情對旅游服務業沖擊甚大,旅行社、車隊、酒店等從業者大量流失,供不應求、成本上漲是客觀現實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今年旅游業承擔著撫平過往欠賬、繼續升級向前的“雙重任務”,至關重要。
旅游體驗好不好,游客最有發言權。就目前來看,大家的“痛點”主要集中在兩處:其一,門票難搶。各大景區、博物館基本都推行了預約制,但預約渠道與放票時間皆不相同,不少還在深夜,著實搞得不少習慣于現場購票的游客很不適應。其二,接駁不便。炎炎夏日,人潮涌動,頂著大太陽走上幾百米感覺都要熱化了,因此游客對增加短途擺渡車的呼聲相當強烈。游客的痛點,折射著工作的難點,這其中固然有因人流密集而難以改變的因素,但一定也有可以優化的空間。
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盤子里,旅游業被視為最具潛力的行業之一。其中,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人們的旅游習慣正在發生深刻改變:越來越從“上車睡覺下車拍照”,轉到注重文化體驗;越來越從大規模“跟團游”,轉到個性化的自由行、“定制游”。立足于此,深度挖掘資源、打造更多新玩法,正在成為各地努力的方向。以北京為例,結合星羅棋布的胡同,推出漫步線路和網紅打卡地,游客閑逛胡同,不經意間發現很多古跡,還能沿途打卡文藝咖啡館。這番發現歷史、邂逅文藝的驚喜體驗,正在成為外地游客看北京的新選項。
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,文旅自古不分家。”當前,借助于“詩和遠方”的觀念啟發,各地都在加快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,以此更好釋放潛力、拉動經濟。在這方面,文化資源豐厚的北京,大有可為。讓游客以更舒適的體驗在尋常街景中看得到古都氣韻,在“百花深處”尋得到市井風情,獨特的城市魅力必將贏得更多人的鐘愛。(杜梨)